科研动态 | 国科大杭高院化材学院在有机光敏剂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国科大杭高院化材学院在CO2催化加氢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科研动态

国科大杭高院化材学院在DNA烷化剂类抗生素产生菌的自抗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国科大杭高院化材学院完成结构新奇的核苷类抗生素A-94964的全合成与立体化学归属!

国科大杭高院环境学院江桂斌院士工作室在PFAS生物放大效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学院江桂斌院士工作室在PFAS生物放大效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揭示了传统全氟化合物(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的替代产品,短链PFAS,在陆生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效应,研究成果以“Trophic Magnification of Short-Chain 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in a Terrestrial Food Chain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为题发表于环境科学领域顶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

超统一场论为揭秘时空和引力本质及物质和宇宙起源开辟新途径

       目前,人类已知自然界存在着引力、电磁、强和弱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其中,引力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来描述,电磁相互作用由麦克斯韦方程组来描述,强相互作用由量子色动力学来描述(质子和中子结合成原子核表现为强相互作用),而弱相互作用由电弱模型描述(不稳定元素的放射性衰变由弱作用引起,如贝塔衰变)。理论物理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寻找能够统一描述这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即统一理论。       为什么...

国科大杭高院环境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翁冀远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发表研究成果

 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s,CPs)是氯代烷烃类化合物,按照其的碳链长度可分为短链(C10–13)、中链(C14–17)和长链(C18–30)类,短链氯化石蜡(SCCPs)因具有环境持久性、远距离迁移性及生物累积性和毒性,被认为是一种全球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017年短链氯化石蜡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优先控制POPs名单。氯化石蜡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为润滑剂,塑化剂和阻燃剂。氯化石蜡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进入环境...

【科学研究】喜讯!国科大杭高院环境学院获5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0批面上项目资助

2021年11月8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示了第70批面上项目拟资助名单,环境学院博士后在此次项目申请中表现突出,赖余建、郭华、高婕、林炳丞4人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二等资助、孙学军于地理学学科获得二等资助。本等级批次公示包含102个一级学科,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114人,地理学55人。序号姓名项目名称1赖余建人体呼吸和消化系统模型中典型微纳塑料的测定方法及转化行为研究2郭华肝肠循环在铅的代谢中的作用机制研...

【科学研究】喜讯!国科大杭高院环境学院获5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0批面上项目资助

2021年11月8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示了第70批面上项目拟资助名单,环境学院博士后在此次项目申请中表现突出,赖余建、郭华、高婕、林炳丞4人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二等资助、孙学军于地理学学科获得二等资助。本等级批次公示包含102个一级学科,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114人,地理学55人。序号姓名项目名称1赖余建人体呼吸和消化系统模型中典型微纳塑料的测定方法及转化行为研究2郭华肝肠循环在铅的代谢中的作用机制研...

国科大杭高院江桂斌院士获“中国色谱贡献奖”

10月23日,由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23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在深圳成功召开。大会开幕式上,国科大杭高院环境学院院长江桂斌院士荣获“中国色谱贡献奖”。江桂斌院士长期从事色谱及相关分析技术研究,在国际上较早开展了色谱与原子光谱联用技术,有效解决了有机汞、有机锡等化合物的形态分离问题;较早开发了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系统,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发明了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方法(QSIL),...

国科大杭高院环境学院李灵香玉副教授受邀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新锐科学家系列报告会做特邀报告

10月28日,第六季新锐科学家系列报告会第三期,国科大杭高院环境学院李灵香玉副教授受邀做了题为“典型金属纳米材料的环境分析、转化与效应研究”的报告,依次从典型金属纳米材料的化学形态转化、环境分析以及生物效应三个方面介绍了相关研究进展。报告结束后,李灵香玉副教授还就自己成长过程的“求学经历”、“科研道路”、“工作生活”等话题和大家进行了经验分享。本次线上活动除了在Zoom平台进行直播,同时还通过Bilibili...

国科大杭高院陈剑峰课题组发现T细胞通过细胞间粘附信号调控肠道干细胞命运决定

9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剑峰课题组和曾艺课题组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曾安课题组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 Integrin αEβ7+ T cells direct intestinal stem cell fate decisions via adhesion signaling”。该工作发现肠道T细胞表面的整合素αEβ7,通过与肠道干细胞表面的E-cadherin形成粘附,进而通...

国科大杭高院王红艳组发现靶向溶血磷脂酸受体1增强宿主抗病毒感染能力

9月17日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原名: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王红艳课题组的合作研究“Targeting lysophospholipid acid receptor 1 and ROCK kinases promotes antiviral innate immunity”。该工作发现靶向隶属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LPA1受体和下游的ROCK激酶能够增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产生I或III型干扰素,为提高宿主抵御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药物靶点。宿主...

环境学院王亚韡教授工作室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上发表纳米材料健康风险的封面文章

 人工纳米材料(Engineered Nanomaterials, ENMs)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在食品、个人护理品、生物医药、工农业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导致人类和环境对ENMs的暴露逐渐增加。通过个人护理品进入人体的ENMs不可避免地将与生物液相互作用,改变ENMs的化学形态,进而影响ENMs的健康风险。目前,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锌因其优异的抗菌性被大量用于个人护理品中,然而对于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锌在泪液中的化学稳定性研究较少,无法更全面...